阿米巴性宫颈炎

阿米巴性宫颈炎

概述:由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宫颈炎为阿米巴性子宫颈炎,多继发于肠道阿米巴感染,常与阿米巴性阴道炎并存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人与动物之间很少引起感染。滋养体抵抗力很弱,在胃酸中即被杀死。包囊抵抗力强,在普通水中存活5周,在土壤里存活8天以上,但不耐热,加热50℃几分钟即死亡。病人含有包囊的粪便是传染源,传播途径是消化道,饮用了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即可被感染。生殖道的阿米巴大多数来自自体肠道中的滋养体,极少数是通过性接触传染。感染阿米巴后并非全部发病,根据机体抵抗力高低、滋养体数量及虫株的毒力而决定发病与否。

病因

病因: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致。生殖道的阿米巴大多数来自自体肠道中的滋养体,极少数是通过性接触传染。感染阿米巴后并非全部发病,根据机体抵抗力高低、滋养体数量及虫株的毒力而决定发病与否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对人体有致病力的阿米巴原虫是溶组织阿米巴,它的生活周期有两期,滋养体期和包囊期,滋养体可致机体组织损伤,包囊则致机体与机体之间的感染,人与动物之间很少引起感染。阿米巴侵入生殖道黏膜后,靠其所分泌的组织溶解酶,溶解周围组织使黏膜损伤,溃疡形成,毒力强的虫株还可侵入黏膜下组织。故而引起的溃疡较大,较深,愈后常留瘢痕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、呈脓性、脓血性或浆液性、有腥臭味。伴有阴道炎者常有阴道痛、烧灼感、无外阴瘙痒。妇科检查及阴道窥器检查见宫颈变形呈虫蚀样溃疡及坏死组织,溃疡边缘凸起似火山口样,表面有污秽灰黄色分泌物覆盖,白带呈黄色脓性或血性黏液,触诊易出血,易误诊为宫颈癌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多伴有阿米巴性阴道炎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分泌物涂片查找阿米巴原虫滋养体、肿瘤标志物检查。在溃疡边缘取活组织作病理切片,可见到阿米巴滋养体。临床高度怀疑可取阴道分泌物作培养,但阿米巴培养要求条件较高,技术较复杂,一般医院做起来较困难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无异常表现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临床表现,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阿米巴原虫即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应与宫颈癌及结核性子宫颈炎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阿米巴性宫颈炎以全身治疗为主,局部治疗为辅。
    1.甲硝唑(灭滴灵)片  每次200mg,3次/d,10~14天为1个疗程,可迅速达到疗效。
    2.氯喹宁片  0.6g/d,连服2天后,改为0.3g,1次/d,2~3周为1个疗程。
    3.其他药物  四环素、鸦胆子有抑制阿米巴作用,可口服。四环素0.5g,4次/d,共5~6天。鸦胆子仁10~15粒,3次/d,1周为1个疗程。
    4.局部用药  阴道用10%乳酸或1∶5000高锰酸钾冲洗后拭净,将上述药物制成栓剂置于阴道内。1次/d,7~10天为1个疗程。置甲硝唑泡腾片于阴道内,每晚1次,10天为1个疗程。

预后

预后:经积极治疗,无明显不良预后。

预防

预防:增强机体抵抗力、注意饮水卫生,避免饮用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、及时治疗肠道阿米巴病、避免性接触传染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